解 瑂 (女)
華人女作曲協會駐會記者

1983年北京大學第一分校歷史系畢業, 獲學士學位。先後在北京市政協、中國音樂家協會、 音樂週報、京華出版社、今日藝術、中國藝術報、音樂生活等單位做編輯、記者,多次獲得北京專業報系統新聞獎。1987年入中國音樂家協會,1997年獲得新聞系列"主任編輯"高級職稱。現為自由撰稿人,先後參與編撰《中國人名大詞典》、《中國音樂家詞典》、《中外歌唱家詞典》、《藝術詞典》、《故宮詞典》、《音樂編輯手冊》、《戰士音樂欣賞手冊》、電子出版物《輝煌五十年》(北京),特邀為《北京文史資料精選•大興卷》編審,負責主編《光榮歌——少兒歌曲集》、《中央音學院作曲77級》,獨立編撰《古典音樂零距離》。


文章

世博會上的一抹華彩
華人女作曲家協會世博音樂會成功舉行

10月21日,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音樂俱樂部,華人女作曲家協會為世博會舉辦的兩場民族室內樂作品音樂會在這裏如期舉行。當觀眾熱烈的掌聲送走餘音繞梁的最後一首樂曲,成功的喜悅溢滿每個蒞會女作曲家的表情。半年的辛苦努力和準備,一瞬間化作歡樂笑聲,出席音樂會的協會主席王強(香港)、副主席李一丁(北京)、蘇凡淩(臺灣)以及朱婕(廣州)、林迅(香港)、黎紅纓(美國)、祁瑤(上海)、秦毅(上海)、張寧(北京)、田藝苗(上海)、張晴(上海)、李嘉(上海)等來自海內外的華人女作曲家,再一次沉浸在音樂的相聚和友情的相聚中。

從上海歸來,副主席李一丁在接受採訪中,介紹了此次音樂會的盛況與舉辦過程。

記者:華人女作曲家的作品音樂會能在盛況空前的上海世博會上演出,一定機會難得吧!

李:是的。這次音樂會的舉行完全是王強主席親自聯繫和組織的。正是王強主席的努力,我們才得以在世博會期間向世人展示女性作曲家的音樂作品與成就。在整個籌辦過程中,上海女作曲家做了很多工作。如年輕的田藝苗負責此次音樂會的許多具體事務,在她的努力下,音樂會得到"孟德爾松"鋼琴行的支持,以音樂會現場展示"孟德爾松"牌鋼琴的條件爭取到一定贊助費,從而解決了音樂會的基本開支。音樂會當天,為了展示鋼琴的性能,來自美國的黎紅纓臨時上臺用"孟德爾松"鋼琴演奏了一曲《致愛麗絲》,她優雅的颱風和嫺熟的琴藝給觀眾和贊助商留下很好印象。

記者:據說由於作曲家來自四方,21日上午排練、下午和晚上演出兩場,大家一定很辛苦?

李:是的,作曲家有的從美國來,也有從祖國各地來,行程都很緊張。北京年輕的作曲家張甯20日還在學校上課,21日淩晨2點到達上海後,早上6點就趕赴音樂會現場。當天由於眾多原因,原定上午9點開始的樂隊彩排11點才開始,為了保證演出順利進行,大家都來不及吃中飯,餓著肚子迎來了下午2點開始的第一場演出。王強主席的高血壓又犯了,頭暈目眩。廣東的朱婕患有低血糖,但大家為了演出,沒有一個人離開現場,表現了極高的職業素質和團隊精神。因為節目單臨時出現問題,為了確保演出,張甯被臨時推上舞臺擔任主持人。儘管沒有事先任何排練,也沒有更換演出服,但張甯以青春淡雅大方活潑的氣質,靈活機智的妙語連珠,使得音樂會場上場下氣氛活躍,遊刃有餘地主持了全場演出,得到觀眾的好評。王強主席為縮短演出時各個曲目之間換場的時間,及時委派香港女作曲家林迅作為臨時的舞臺監督。在人員短缺的情況下,每演奏完一個作品,林迅都要一邊催場一邊自己上場擺椅子、拿樂器,把樂務的事情也兼起來了,沒有一點作曲家的架子,顯示出極高的敬業精神。上海的年輕女作曲家李嘉也是臨危受命,擔當了其中幾個作品的指揮。雖然不是指揮專業出身,但李嘉站在小樂隊前指揮若定,手勢明確,頗有大將風度,顯示了我們女作曲家多方面的才華。

記者:這次世博會演出十分成功,兩場音樂會都包括了哪些作品?

李:兩場音樂會是同樣作品,共13首,都是華人女作曲家協會會員近年創作的民族室內 樂新作品,包括王強(香港)的《賣湯圓》、蘇凡淩(臺灣)的《金縷衣》、李一丁 (北京)的《藍面 具戲》、朱婕(廣州)的《花市》、林迅(香港)的《走馬燈》、 秦毅(上海)的《鳴鶴》、田藝苗(上海)的《清歡》、張寧(北京)的《歸去,歸 去》、祁瑤(上海)的《天唱》、張晴(上海)的《黃鶴樓》、黎紅纓(美 國)的《追 逐》、李嘉(上海)的《三人行》以及何冰頤(加拿大)的《雍容月影》等。

記者:此次參加演出的女作曲家分別來自海內外,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齡,相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環境與時代影響,一定會形成作品的不同特點吧?

李:因為這次音樂會演奏的都是民族音樂室內樂作品,所以所有作品都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民間音樂、地方戲曲中提取素材,主題性十分突出,大部分作品在注重民族樂器個性功能及色彩的同時,追求創作技法以及演奏手法上的突破,體現了作者對民族器樂重奏形式中不同樂器組合的嘗試與探索。

其中,王強根據臺灣民謠《賣湯圓》創作的竹笛、二胡與古箏三重奏《賣湯圓》,情趣生動,手法新穎。朱婕為粵胡、琵琶和箏而作的《花市》在廣東音樂傳統樂器中加進古箏,音樂狀景生情,地方色彩濃郁。蘇凡淩為笛、古箏、柳琴、琵琶和二胡而作的《金縷衣》,透過線性聲部與垂直和絃的對比,呈現出亮麗閃爍的音響色彩和音色光澤。李一丁為梆笛、二胡、琵琶而作的三重奏《藍面具戲》,以藏戲音樂為素材,呈現出兩個不同性格主題的發展、變化與交織。黎紅纓為二胡、揚琴、琵琶、古箏和笛子而作的《追逐》以小調為主,表現了對草原生活的熱愛、嚮往與追逐。林迅為笛子、揚琴、琵琶、古箏和二胡而作的《走馬燈》,通過觀察走馬燈轉動中的速度與光線變化而產生靈感,以音樂抒發了作曲家內心喜悅及開朗的天性。年輕一代作曲家中,秦毅為琵琶、三弦、二胡、笛子和評彈女聲而作的《鳴鶴》,將地方曲藝評彈與民樂室內樂相結合,人聲與器樂相交融,給觀眾不同于傳統評彈的感性知覺,富有創作新意。田藝苗為長笛、洞簫、古箏和打擊樂而作的《清歡》試圖在樂曲中探尋一份清幽愉悅的心境。張寧為笛子、揚琴、琵琶、古箏和二胡而作的《歸去,歸去》,圍繞一個類似"歸去"發音的大二度音程展開創作,表達了思念與迫切希望歸去的感情。祁瑤的笛子獨奏《天唱》取古琴曲《廣陵散》中四個音為骨幹音,以外顯華麗內含憂傷的音樂懷念一位元逝去的親人。張晴的琵琶獨奏《黃鶴樓》以李白詩中人物情感發展為主線創作而成。李嘉為笛子、琵琶、古箏而作的《三人行》試圖以三件中國民族樂器巧妙的音樂語彙,傳達現代人對古老傳統文化的領悟。從總體看,作為女性作曲家群體,十二首作品幾乎都突出了女性在追求詩意情緒及內心感受上豐富靈動活躍細膩的音樂表達。

記者:華人女作曲家協會自2002年成立八年以來,幾乎每年都要舉辦音樂會,已先後在北京、上海、香港、臺灣等地舉辦了多場會員作品音樂會,對推動華人女作曲家的作品演出與交流起到很大作用。今後兩年協會還將舉辦哪些活動?

李: 2011年9月,協會將在北京舉辦五場雙鋼琴作品音樂會。2012年為慶祝協會成立十周年,還將舉行多場大型的音樂慶典活動。希望通過協會全體會員的努力,進一步團結提攜海內外華人女作曲家,將這一創作群體的音樂水準推向新高度。(駐會記者解瑂采寫)


  传统被现代,却古韵依然
             听华人女作曲家箜篌新作专场鲁璐首演音乐会   
                                                   瑂 文
                                           
        对华人女作曲家协会与青年箜篌演奏家鲁璐合作的一组箜篌新作音乐会早有耳闻,但真正拿到节目单的一刻,眼睛盯着白纸黑字上“箜篌与京剧锣鼓”、“箜篌与大提琴”、“箜篌与竖琴”、“箜篌弹唱”、“箜篌与民乐队”……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世界首演”新作,依然内心经不住有些激动不已的冲动与期待……

       2013年12月19日下午,冒着北京的严寒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北国剧场,远道自香港、台湾、加拿大来京的女作曲家王强、林迅、苏凡凌、何冰颐,以及北京的青年女作曲家张宁、刘青、高原……已经齐聚音乐厅,忙着演出前各自作品的最后演排。李一丁老师虽然病重,但也提前来到现场。舞台上,鲁璐随意地抓着两把头发,戴着眼镜对着乐谱不依不饶,不肯放过最后排练的一分一秒,态度一丝不苟。六点排练终于结束,作曲家演奏员不管海内海外,一律一人一盒“吉野家”,坐在剧场旁的咖啡厅里,享受着简单的洋葱加牛肉……
       这也许就是华人女的风格,活动来去自理,一切从简。但作品,却实实在在一次次刷新……

       晚七点半,由华人女作曲家协会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共同主办的“华人女作曲家箜篌新作专场鲁璐首演音乐会”,在协会张宁副主席的主持下,正式开场。从第一首作品箜篌独奏《润》(张宁作曲)到最后王强的压轴作品《霸王别姬》,本来端着相机准备留下音乐厅上下一个个精彩瞬间的笔者,一次次被舞台上富有新意和超乎想象的箜篌新音乐所吸引,不由得驻足而全神贯注,音乐会前所有的期待,在音乐会最后落幕时,得到充分满足。直至舞台上获得成功的女作曲家们一个个风度而温婉地站在镜头前要求合影,我的情绪似乎依然留在音乐中……。
       也许,这是我所听到和看到,最具水平和创造性的一组箜篌现代新作品。
       新,不失古韵;雅,不落窠臼。

       20日晚,箜篌新作专场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再度演出。也许因为回到自己的学校,抑或因为第二场演出各方面的成熟,鲁璐超水平的表现,又一次成功完成了七部作品的世界首演,给界内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我,在第二次聆听中,又有了新的感受。

       箜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但一度失传多少代,今天呈现在舞台上的转调箜篌仅有三十年历史。而表现力丰富音色突出的箜篌在舞台上多独领风骚,一般少在民族乐队中出现,在现今国内舞台民乐不大被重视的情况下,新创箜篌音乐作品也就少之又少。为此,此次音乐会中各位华人女作曲家为箜篌创作的乐曲,无论在创作观念、作曲思维逻辑、乐曲选题、音乐形态、演奏手法以及乐器组合形式上,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1、不泥古有创意。以往箜篌曲的题材和基本音调多古曲改编,更多是古筝曲在箜篌上的翻版;作曲手法几乎都是传统古曲创作风格的继承,很少有人用现代创作技法来表现箜篌;演奏形式又多为独奏,很少与其他乐器组合的室内乐形式。而这次女作曲家七部作品全部新创,其中五部为重奏或弹唱或小乐队形式。
      《霸王别姬》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题材,但以箜篌与京剧锣鼓、竹笛组合形式来表现楚霸王与虞姬的生死之恋,却不曾有人尝试。王强老师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交响乐创作思维,又利用复调手法将箜篌、竹笛及中国京剧锣鼓经中的几件色彩性很强的中国乐器,出进自如层次清晰地组合在一个严格的奏鸣曲式结构里。王强老师表示:“中国京剧锣鼓精彩而斑斓的音色和那复杂多变的节拍,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交响音响,它绝对能与交响乐团媲美,我企图以此种组合去写一首交响乐作品,因此我把这首作品命名为‘交响音画’。”作品中,箜篌不是以协奏曲中的领奏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交响音画中的一个声部,“刻划虞姬的刚柔相济、深沉、典雅,和她与霸王赴汤蹈火之壮烈人生。”复杂多变的锣鼓点和竹笛的绵长清丽,则在时紧时慢中富有戏剧性地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和不同场景。作者运用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和西方交响乐严谨地创作结构,为观众展现了一部完整的中西合璧的交响音画(诗)。
       李一丁的大提琴与箜篌重奏曲《古格王国废墟》,用了多年前在西藏阿里地区采集到的当地藏戏音调和旋律。将少数民族音乐语言运用到汉族传统乐器箜篌作品中,在她之前大约没有人这样尝试。而箜篌在定弦上的局限性,也增加了将藏戏特殊调式运到箜篌演奏上的难度。但当大提琴深情地拉出古格里王国有些苍茫的主旋律,箜篌与之相互呼应,两把乐器之间无论演奏方式上的拉弦与弹拨、音乐形态上的线与点以及音色上浑厚深沉与清丽灵透等所有差异,被作者发挥得游刃有余,又在对比中恰到好处地得到统一。观众很容易在调性明确且富有藏族音乐色彩的二声部旋律中,捕捉到作品的内涵,随着音乐遥想那沉寂在荒原上的古国遗址。

 2、传统美学精髓有继承。在把握箜篌音乐的风格和意境上,七部作品尽管内容题材各异,甚至都不同程度地运用有现代作曲技法,但这些现代箜篌作品从美学角度看,都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境界,典雅,空灵,诗意,真正实现了当代作曲家在这件古老乐器上的继承与创新。不可否定,华人女作曲家协会的女作曲家全部是国内外高等音乐学府的高材生,不少已获得音乐硕、博士学位。因此,在她们的作品中,自然地表现出这一群体在学识、修养和创作水平的高素质。  
      弹唱是中国古时最常有的一种演出形式,演奏者自弹自唱的内心独白,多是因情而吟,孤芳自赏。一向新锐的加拿大作曲家何冰颐,此次做回古人,以箜篌弹唱形式,表达对人间至爱千里共婵娟这一亘古不变题材的美好赞颂。原作为演奏者自弹自唱,鲁璐却邀来昆曲男旦董飞先生与自己合作完成这首《婵娟咏叹》。于是,舞台上,昆曲的典雅音韵,箜篌灵动清丽不断变化的音色,加之董飞舞动水袖或急或徐,在动与静中,多维度多层面地呈现出一个女子含蓄多情对爱的向往。两个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实在是神来之笔,为原曲添彩不少。
      也许因为曾经写过箜篌作品,对这件古老乐器的性能非常了解,毫不违言,张宁的箜篌独奏《润》,作为开场第一首作品,给了观众很有光彩的一个亮相。作品以水之润泽,表现了内心的平和湿润,作曲家充分调动了箜篌各种演奏手法和表现力,曲风音典雅温婉细腻,意境宁静空灵,但毫无泥古之嫌,保持了作曲家一直以来自然清新流畅的创作风格。
      小字辈的高原的作品《散归,散去,散云天》是音乐会中唯一采用小乐队形式与箜篌组合。她在音乐中,以一个西安人对古城遍地盛开灿若云霞般的石榴花的赞美,隐喻地表现了对唐明皇与杨贵妃一段爱情悲剧的感叹与伤感。

3、演奏技巧有开拓。以往箜篌作品中的演奏手法,基本是古代箜篌演奏手法加古筝演奏手法的借鉴。此次七位作曲家只有张宁一人之前写过箜篌作品,其他六人都是在与鲁璐的反复交流中,学习了解并掌握了箜篌的基本演奏特性。也许正是因为没有任何框框束缚,各位女作曲家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充分调动了对箜篌音色、韵味、表现力以及形式感上的想象力,演奏手法因此也得到多方面的开掘。
      尽管第一次接触箜篌乐器,台湾作曲家苏凡凌创作之前,曾于网络上与鲁璐多次交流。因为是客家人,箜篌的音色让她自然联想到一首客家民谣《落水天》,于是,落雨的变化自然落到谱纸上,或稀落或稠密,从一个个小小雨滴由外而内,大大小小渲染出心境与情绪,音乐层次清晰地铺开,发展,最终形成一首独奏曲的格局。不屑说,创作时,由于客家音乐的特殊调式,苏凡凌要为箜篌重新定调调弦,而由此产生对音色及音乐形态的想象力,也就随之在《落水天》的原始动机上不断地丰富起来。也许因为没有框框,尽管是自己的首部箜篌曲,《落水天》的演奏手法丰富多彩富有变化。
      如果说李一丁的作品是在点与线中找到一个非常富有对比性的乐器组合,那么,年轻的刘青恰恰选择了箜篌与竖琴两件原本同宗同族的乐器创作了重奏曲《点轨迹》,富有挑战性地刻意在点与点之间寻求无限的可能性,比较箜篌与竖琴在经历中西不同文化浸润后之间的异同。仅仅这个创意,即吊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作者在第一段音乐中用竖琴和箜篌表现了安静与凹凸不平两个层面上的对比;第二段在竖琴稳定低沉的声音上面,箜篌运用不同演奏手法水墨画般铺排布局。这首作品是此次音乐会中唯一一部没有情感内涵的纯技术性探索作品,它显示了作者在多声部音乐空间上的把握和想象力上立体式复调思维的优势;又一次突出展现了刘青一贯追求的创作风格,简约,理性,很有设计感。

当然,这台作品的成功不能不感谢一个人——青年箜篌演奏家鲁璐。当初,如果没有李一丁老师与鲁璐为这场音乐会不谋而合的创意和华人女作曲家协会(CWCA)一拍即合的合作,没有鲁璐和她的团队在筹备过程中的全力支持和最后出色的舞台呈现,女作曲家也许没有可能在箜篌的开拓上,为中国乐库留下这些十分有价值和水平的新作品。鲁璐,不仅是当代中国青年箜篌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箜篌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箜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时也是一位十分刻苦好学有天分有能力对事业有理想的中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在校生,被称为“演奏家型的学者”、“学者型的演奏家”。弹古筝出身的鲁璐除女性特有的细致灵丽外,演奏风格大气饱满富有激情,在箜篌演奏手法和表现力上都有开掘和拓展。她对女作曲家们的新作品有较好的理解和二度创作,不失一个在传承中富有使命感的当代箜篌作品演绎者。

      音乐会后,为鲁璐写过多部箜篌作品的作曲家李海晖老师无不兴奋地告诉笔者:“这台音乐会的箜篌新作完全出乎意料!女作曲家们天生的细腻温婉,似乎比我们男作曲家对箜篌的表现力更多理解和想象力。”

为此,笔者特意在网上百度了一下近年创作的箜篌作品视频音响。不屑说,这场女作曲家的箜篌新作,绝对“巾帼不让须眉”。

   

静下细想:华人女作曲家协会会员的箜篌新作之所以成功,有箜篌乐器本身性能、音色、演奏与女性特点的契合。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们不是在为钱应付委约,而是在一个新领域精心地探索和创作。尽管女作曲家们在协会每年举办的各类新作品音乐会中都没有报酬,但每个参与者都十分珍惜这个创作机会。因此,大家在写音乐时不偷懒不取巧,各个力图努力在作品中有想法有新意。因此,这场音乐会的几首箜篌新作在多方面都能有突破。